光伏业:危机中寻找机遇
【中国玻璃】陈继霖在整修阳台上的光伏电板。
目前,中国和欧盟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谈判仍在艰难进行中,专家们对结果的预测或乐观或悲观。但无论如何,对欧盟市场曾经有巨大依赖的中国光伏业面临的“痛”不可避免:8月6日前,中国光伏业对欧盟市场价格承诺和配额限制如果不能达成协议,高达47.6%的“反倾销”税将难以承受;而即使价格承诺和配额量最终达成,也意味着部分市场份额的丢失。
中国光伏业,危中寻机,路在哪里?
国外遇阻,国内并开“绿色通道”
“这笔费用意义非凡,一定要好好收藏起来,将来要放到博物馆中。”3月19日,家住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的陈继霖先生,收到了光伏发电所得的116元收入。他成为上海市甚至全国第一位收到光伏发电收入的客户。
媒体纷纷聚焦陈继霖这笔116元“卖电”收入的意义在于,国外市场遭遇“双反”贸易壁垒处境维艰的时刻,国内市场的大门却正在向中国的光伏产业开启。突破,首先从打破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上瓶颈开始。
2012年10月26日,国家电公司发布了我国首个支持分布式光伏并的文件《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服务工作的意见》,承诺优化并流程,简化并手续,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我国光伏发电持续健康发展。
这份公布的《意见》有一些吸引眼球的内容:
为分布式光伏项目业主提供接入系统方案制定、电能计量装置安装、验收调试等全过程服务,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免收系统备用容量费;
保障性全额收购富余电量;
5个工作日出具电接入意见函,45个工作日内完成并;
加大配电投资力度,承担接入公共电的分布式光伏送出工程,以及因分布式光伏接入引起的公共电改造工程投资。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11月1日到今年5月20日,国家电公司累计受理相关咨询业务8248件;报装业务483户,发电容量107.05万千瓦。其中,54户完成并,容量7.64万千瓦,累计发电1598.13万千瓦时。
根据国家能源局《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在210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250亿千瓦时。重点在中东部地区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
并之外,尚需*策强有力的手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太阳能光电产业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0%,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国内能源消耗总量中的比例只有0.5%。
当光伏发电上瓶颈打开后,人们却发现国内市场的大规模开启面临新的问题。
2012年12月底,山东省青岛市北区同德路的徐鹏飞在楼顶安装分布式光伏装置并成功发电并。此后,由于媒体的报道,他几乎每天都被咨询电话追逐,上门参观者也络绎不绝。但直到2013年5月中旬,还没有一个咨询者真正投建光伏项目。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国内光伏市场没有启动主要是并难,但国家电开通绿色通道、设计费免除、减化上程序后,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出现大量分布式光伏并的报装申请。”国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李琼慧在接受采访时分析说,“光伏是依靠*策扶持才能发展的行业,并做得好,但发电成本高,不解决成本和盈利问题是无法大发展的。”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