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蕙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兰花兰花养兰安抚你的心灵 [复制链接]

1#
文人在放弃了终极价值追求之后,必然要选择、创造一种与新的人生价值追求相一致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就是兰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兰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就是闲适的生活方式,就是通过诗兰、赏兰来表现一种闲适的人生。什么是闲适的人生?周作人在《吃茶》一文中曾说:“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这段话可以用来作闲适人生的一个注脚。闲适人生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苦而能乐,苦中寻乐,清楚地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文人对于生活的苦的认识,与佛教苦海人生的宗教观念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基于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怀疑与幻灭之上的。既然理想社会幻灭了,文人追求“乐国”的愿望就彻底落空了,于是文人们也就清醒的意识到生活在“苦”境中,是无可选择与逃避的了。适应苦,安于苦,就成为文人在生活观念上和心理上甚至生理上都需要认真作相应调节的。甘甜的美酒之味,显得过于幸福写意,与人们的生活心理、生活精神已不太协调,而“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侍兰,淡而清苦的兰化生活成为新的生活精神的象征。“好花生本末,衰蕙愁空园”。“幽篁画新粉,蛾绿横晓门。弱蕙不胜露,山秀愁空春”。(唐·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烂香神女庙》)。侍兰的兴盛,是文人对清苦。淡远的青睐,标志着清苦人生形态的形成。兰,就是要在“枯寂之苦中见生机之甘”。闲适人生,。不是甜味的人生,它与富贵、荣华。显达式的贪享舒适安逸是不一样的。闲适,不同于享乐,闲适人生,不是享乐主义人生。闲适人生,在精神上与心理上并无远大抱负所带来的沉重负荷。活得轻松自由,宁静淡远是闲适人生的一种特征。在生活风格上,其追求宁静轻松洒脱,而文人亦只有真正心静下了,才能生活得轻松洒脱。而兰的形姿清静飘逸,刚好与文人所追求的自由淡远相一致的,与文人没有负担而活泼轻松自在相一致。中唐时诗词的“元轻白俗,郊寒岛瘦”,指的是中唐文人的诗歌体格追求“轻、瘦”,这与文人追求清苦、简约的生活亦是相吻合的,是文人有意地减轻精神负担与心理承受力的一种“自轻”办法。体轻便活得压力小。负担小、束缚小,全身心都觉得轻松自在。“勿言不深广,但取幽人适”(白居易《官舍内新凿小池》)。不必追求那么深广壮阔的江海景观,即此轻轻浅浅的园中小池,就颇能体现幽人闲适的生活趣味。闲适人生,由于没有执着的终极价值关怀,也就没有了时刻涌动在胸中的期待、渴望、焦虑等紧迫的精神负荷。陶渊明的闲适背后尚有“猛志因常在”。中唐以后文人的“酒的人生”开始转化为“茶、兰”的人生,文人的焦虑情绪也渐渐消释。将远寄的心收回,将无尽的期待收回,将人生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