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版《滚蛋吧!肿瘤君》?
作为一个肿瘤科医生,百感交集。之前并不了解熊顿,仅知道她在天涯发过直播贴。前几天上网时看到关于此片的花絮,才知道熊顿已经去世了。所以电影徐徐开幕时,我依然在用手机看游戏的攻略——要知道,在一份休息时间既看电影又过游戏瘾,对于休息时间不多的我来说,真是双重excited,感觉赚到了~不比诸位,我除了今年看过《捉妖记》之外,没看过白百合的电影,所以我看她在本片中的表演时还是感觉非常新鲜有趣,尤其是各种脑洞大开的幻想场景更是让我忍俊不禁。日常生活多不容易啊,有趣是一种多么让人羡慕的天赋。直到我看到「非霍奇金淋巴瘤」这个诊断,我低低地哦了一声。讲真,出于习惯,我非常不习惯在除了专业外看到生活中动辄提到「癌」这个字。比如现在流行的「直男癌」、「女权癌」、「懒癌」等,因为看到这些我老是忍不住联想到很多真正的患者被确诊为癌症后或是绝望,或是呆滞,或是麻木,或是歇斯底里的场景。这个字过于沉重,重的很多时候我无法将它轻松的说出——曾经一个中年汉子在他病理报告出来前一晚,在楼道通风处抽了一晚上的烟。所以我理解一些观众提及的本片对于肿瘤患者心理活动描写较少,力度也不够,仿佛依然阳光灿烂,依然风轻云淡。这些我都知道,甚至比起这些观众来,我对于这方面的阴暗角落知道的可能更多一点,但我并不认同更多的苛责。这部电影是基于熊顿的个人经历,熊顿也参与过剧本的创作,所以并不能要求这部电影对于别人的情况也要面面俱到。何况我认为它也确实表现了病人及家属的痛苦,我本次观影第一次流泪就是熊父在超市那抖动的嘴唇,无声的抽泣。熊母织毛衣那段,我更是没忍住。我觉得白百合能说出「其实我也挺难的」这句词,就已经反应了剧组的用心了。很多时候,我站在病床边,看着他们,觉得每一个人都是挺难的。是啊,要打升白针,要止呕,要通便,要止痛,至于掉不掉头发,已经成了细枝末节,他们确实挺难的。有知友说晚期病人并没有那么好的妆容,怎么说呢,很多女病人还是非常在意生活质量的,我们确实一般不建议她们化妆,但她们会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有的还会给自己买些鲜花,有时候还笑着问我们医生你看我今天气色好不好啊。电影不是纪录片,这个妆容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种安慰吧。其实作为医生,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