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此声明原作者为求田问舍老师,文章经授权在本平台发布,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立场无关。另文章不经原作者授权,不得盗用,违者必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在此仅供学习、交流、欣赏之用,若有不妥,请联系编者删除。四、“蜂巧”花品浅探看前文那张表格,自沈氏《兰花》之前的著述,都只说外三瓣外皱、文皱或武皱,并无提及外三瓣的形状,只有王叔平《秘本兰蕙图谱》上那幅白描图的题跋才记述为“锋巧,三瓣短圆、质厚,紧边”。此白描图和跋文记述的是完全打开的花品还是初开的花品呢?不得而知。而后来的冯老和顾老著述中的记载和王叔平记载很类似。特别是前文我们看到,顾老在《兰苑记事》“蜂巧辨疑”中,引述了王叔平的记述,只不过略有出入。上面三图,列出了现今人们比较公认的“老蜂巧”开品,应都是初开照,宣统年那张只有下面倒数第三朵近乎全开,民国年间那张捧瓣已翻成猫耳捧,但舌还未下宕,《兰华谱》上那张照片连捧都未打开,呈梅瓣状。观整体,宣统年那张和民国年间那张黑白照上“蜂巧”从花型、姿态上更相近,这说明沈渊如曾手植过“老蜂巧”一花是确切无疑的。蕙花“五门八式”中,“老蜂巧”属于第二门“皱角门”。“皱角门”中包括两式,其一,“瓜子口式”;其二,“石榴头式”。“瓜子口式”是指小花蕊形似西瓜子,前端微开小口。花瓣打开后,外三瓣宽而微翘(文皱),多数开微翘的水仙瓣,圆缺舌,少有开出梅瓣来;“石榴头式”是指小花蕊形似石榴状,顶端反翘。花瓣打开后,外三瓣宽呈波浪反翘(武皱),捧瓣翻飞(猫耳捧),方缺舌。梅瓣、水仙瓣都有可能出现,这个观点也是被广大兰友所接受的。从这段定义看,如果是瓜子口式,则是文皱、圆缺舌;如是石榴头式,则武皱、方缺舌。而“蜂巧”现在大家公认的是“外瓣反皱,方缺舌、猫耳捧”,据此,那“蜂巧”一花究竟是瓜子口式呢?还是石榴头式呢?按现今同行的认为,应是“瓜子口式”,这也可从上面三帧黑白照看出,“蜂巧”初开应是梅瓣或近似梅瓣,后捧瓣、外三瓣逐次打开翻翘。从右至左三帧照片很好地表现了“蜂巧”放花的过程。几路蜂巧,从花型来看,应出于蕙花“五门八式”之皱角门。从《兰蕙小史》、沈氏父子《兰花》里的黑白照、《兰华谱》里的黑白照、《兰花图谱》中的彩绘图,可以看出这里所记载的“老蜂巧”外瓣收根放角,开足后瓣尖部位略有飘翘,应属于文皱类型,其小蕊应是瓜子口出身。但我们再仔细看《兰蕙小史》上那帧宣统年的黑白照,好像都是含而未宕的圆舌,外三瓣有几朵还是梅瓣的样子,只有几朵瓣端微飘。从下往上数第三朵花,才是方缺舌,三瓣反皱的厉害。我们可以推定《兰蕙小史》中的那张宣统年的“蜂巧”照应是花初开时的照片。捧已翻成猫耳状,外三瓣还未外皱,舌还未下宕成方缺舌。沈氏《兰花》、小原荣次郎《兰华谱》中的黑白照,同样是初开照,所以呈较平整的梅瓣状,紧边并不显著,舌也未下宕,捧也未上翻。所以笔者认为,沈氏《兰花》中讲述石榴头式时,例举“蜂巧”和“朵云”也许是有些道理的。《蕙花图谱》中也记述“蜂巧”为“长尖大蕊水绿色,小壳无肉,小蕊石榴头形,故此仰翘”。一番探究下来,笔者感受到,对于兰花的赏析,还要结合放花的阶段来品评花品。上面讨论了“蜂巧”一花的花品,那它的花杆如何呢?《兰蕙小史》和《兰言述略》以及《兰花图谱》中均未提及。冯如梅先生《乃安居艺兰笔谭》中记述“叶形狭硬,长而半垂。梗高色绿”;《兰花谱》记载“中细叶,叶厚、细茎高杆”;《兰苑记事》中记载“叶形狭硬,长而半垂。梗高色绿”。这些记述再结合《兰花小史》和沈氏《兰花》中的黑白照,我们可以看出,“蜂巧”的花杆应是细干,上下基本上是一样粗,俗称“灯芯杆”。沈渊如先生在《兰花》中记述“蕙兰以大花细梗为贵,俗称灯草梗,若小花粗梗,俗称为木梗,属下品”。这种细杆我们通称为为“灯芯杆”,不同于下粗上细的“木杆”。灯芯杆着花,一般花柄也细长,花柄与花杆间夹角较大,花转茎也很好,整体看上去疏朗有致,韵味十足。木杆着花,一般花柄粗短,花柄和花杆夹角较小,远看去,花就像紧贴在花杆上似的,给人感觉比较局促。因花柄较粗短所以转茎也较为困难,除程梅、元字等少数花品好的老种外,多呈“仰头”“紧促”状态。蜂巧的叶姿,各兰书所记录的不多。《乃安居艺兰笔谭》中记述“叶形狭硬,长而半垂”;《兰华谱》记载“中细叶,叶厚”;《兰苑记事》中记载“叶形狭硬,长而半垂”;《兰苑记事》和《乃安居艺兰笔谭》对蜂巧叶型的记载如出一辙。《兰蕙纵横》中记载有太仓梁耀庭引自顾老处的草型,草很少,立性较强。叶子也较细些。沈氏《兰花》里的那帧黑白照也能略窥一斑。《兰花谱》和《兰艺三百问》中均有整盆带花照,虽不知真伪,但可借鉴。那么花杆上花的数量是否可以作为鉴定“老蜂巧”的依据呢?牟安祥先生在《兰蕙纵横》中记载,据常州张寿山描述常州有两路蜂巧,(这两路蜂巧后来的流传,还待进一步考证),开花朵数必是一奇一偶,是否新老蜂巧之分呢?结合各兰书留存照片的描述,也未有定论。今年太仓兰展上,金坛和南通兰友送展的“蜂巧”朵数则是十朵、十一朵。笔者认为,花开朵数应和草之壮弱因素相关,也有可能和养植环境与肥水管理有关,其他则纯属偶然。
未完待续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传承兰花知识、兰文化,让我们和爱兰的朋友一起交流学习。
购买兰花电子书可点击蓝色划线链接或者下方图片。(此条信息长期有效)
做个有文化的养兰花人:1元1本古兰谱、兰花电子书籍推荐与购买。
▼往期精彩回顾▼养兰花小感:不畏凋残,重现繁华。解析中国兰花堆“馒头”的玩法。精益求精:松树皮在养兰花中的妙用。论神韵(一)素品(五)什么是兰花的自然养植?到底能不能用泡沫养兰花?古人选蕙兰要诀收藏。详解兰花茎腐病与软腐病的秘密。兰花镜。兰花叶片扭曲现象的成因分析。兰花弱化现象成因分析及对策。聊聊兰花鉴赏那些事。兰花与自由。兰花与信念。兰花与孤独。兰花与生命。兰花的“苗情”。浅谈兰花花苞僵苞消苞的原因。兰花“飘门”详说。普通人玩兰花*草:到底是*开品,还是*人品?兰花花杆拔高技术要点。莳兰悟道:兰花的静。莳兰悟道:兰花的净。莳兰悟道:兰花的精。
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