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蕙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生命而战医院发热门诊正式交 [复制链接]

1#

灿烂星空,谁是真心英雄?

平凡人给我们最多感动。

继“火雷山”医院、西安公共卫生中心交付后,

中建安装在天津抗疫一线再创“中国速度”。

2月20日,中建安装参建的天津市肿瘤

医院发热门诊项目正式交付,

并具备接诊条件。

至此,东西南北中都留下了

中建安装人“筑”力抗疫的身影!

战疫短片戳一戳

医院项目总建筑面积平米,其中总部院区面积平米,由原体检中心改建而成,改建为14间隔离病房,3间就诊室等配套医疗设施。空港院区为新建工程,面积平米,新建36间隔离病房,3间诊疗室等配套医疗设施。中建安装北京公司承建全部机电安装、小市*、医疗气体及呼叫系统工程;中建电子承揽全部智能化工程建设任务,含综合布线、视频监控、门禁系统、医护对讲和氧气泄露监测系统等。

▲总部院区

▲空港院区

布局

打周全准备之仗

2月4日接到任务后,中建安装迅速成立防疫建设应急指挥工作组,集结精干力量,先后派出人赴津协同作战。北京公司副总经理孙少忠3小时内就抵达施工现场,与业主、总包开展对接沟通。当晚8时,生产副总李波带领首批人员抵达项目一线,后续人增援力量于2月5日前陆续集结。

医院项目前线总指挥兼空港院区负责人,作为一名11年*龄的老*员,在接到任务后心情激动“看着兄弟们在武汉连夜奋战,也终于到我出力的时候了。”为了让项目团队在拿到图纸后迅速开展作业,他连夜研究火神山、医院的施工图纸,总结技术要点供大家学习,全面做好战前准备。针对传染病房的氧气和负压系统建设,他提前联系各医疗设备厂家,以最快速度找到最优供货商资源。

项目开工时正处于春节假期,还没来得及备好机械料具,火速召集的工人就已进场了,而现场急需配置临电,零星的建筑辅材又来不及配送,这让项目物资主管刘克萌犯了难。小到工人用的改锥,大到配电箱,他开车百公里,跑遍了周边营业的五金店,终于购齐了应急使用的临电建筑辅材。

“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来自中建电子的于淼、董卓航、陈鹏刚结束西安公共卫生中心项目的工作,又接战疫“急单”,连夜驱车赶往公里外的天津,翌日一医院项目现场。

作为中建电子项目一线总指挥,于淼一天之内接打了多个电话,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最终3小时就完成了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半天即制定出详细的物资进场计划,1小时内临时增配10名劳务工人到达现场施工。为缩小物资实际进场与计划的误差,他时时跟踪物流信息,无法正常配送就立即去快递集散点取回。每当路过距离项目部仅10分钟的家时,于淼也是侧目几秒却从不停留。他说:“陪伴家人虽然重要,但为了早日战胜疫病,我要和兄弟们一起战斗在一线。”

“最后一批空调机组抵达总院院区,准备卸车!”2月13日晚10点,随着总院物资主管阎晓涛在群里的报告,大家悬着的一颗心才算踏实下来。原来,空调机组正常的供货时间是30天,但工期紧迫,只能从各地现有相近规格的库存地调货。“光空调机组的厂家就联系了30多个,一天通话几百个,手机都要被打爆了。”阎晓涛说。项目物资协调小组迅速联系各供应商周转库存、开具道路运输证明、全程跟踪物资调运状态,先后从广州、镇江、天津等地紧急调配到13台机组设备,并于2天内全部到货。

为保障病房医疗设备更加完善,图纸先后变更了五次,每一次变更都会造成工程量核算、供货信息、现场作业面的改变。但让总院负责人吴月感动的是,尽管有些物资已经制作,供货商也毫无怨言,加紧赶制出新一批型号的材料,有的供货商还主动捐赠了阀门和消防设备,“我真的感受到了疫情面前,大家团结一心的力量。”

团战

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随着施工方案、设备材料和施工人员等陆续到位,这座战“疫”医院正式投入紧张作业。医院的“平地而起”,医院总院区发热门诊要把原有门诊楼内的机电系统全部拆除后重新建设,没有图纸,项目团队面临着重大考验。冯德豪是总院区的技术负责人,他带领施工团队现场逐一进行排查拆除作业,凭着多年的技术经验,不到30个小时就完成了平米的排查拆除任务。

智能化工程需要把原来机房的设备拆除,再迁移到新机房。但是原机房的线缆混乱且没有线标,为了让新机房旧设备正常运行,总院智能化负责人董卓航重新对各系统线缆进行寻线,在每条线缆做上线标,十几台设备,一台一台拆除,再一根线一根线组装,奋战了2小时后最终成功完成迁移。

边设计边施工、边施工边优化是医院项目最大的特点。为节约工期、提升施工效率,总院区生产经理王君柱根据现场情况及时与设计院沟通,重新修改了原有消防系统改造方案,有效避免返工,为后续施工进度争取了时间。

空港院区建设是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生产经理李雪冬提出用模块化施工方案,利用板房吊装、改装作业空隙穿插机电施工,工作面交出一处即安装一处,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空港院区是室外作业,施工期间赶上了三场大雪,医院,仍坚持通宵作业。”面对恶劣天气,李雪冬带领团队及时落实安全措施,并做好成品保护。

为将空港院区新建发热门诊中的智能化系统并入院区原有智能化系统,必须确认原系统中所用设备的品牌型号及准确位置,新老路由的寻找定位尤为重要。

由于原有图纸不清晰,空港院区智能化负责人陈鹏只能根据以往施工经验,一点一点在现场勘察,不吃不喝8小时后,终于明确了所有路由位置。在保证原有路由管线稳定性的前提下,陈鹏跨专业定下施工方案,带领工人通宵奋战,完成线缆过线井的挖掘工作,为后续线路铺设和系统联通打下了坚实基础。每当同事劝他早上多睡一会儿,他都倔强地说:“我要是睡了,现场怎么办?我是带着任务来的,多跟紧一点,工期就多一份保障,很值!”

由于施工单位交叉作业多,想赶进度却迟迟没有作业面,这成为了两个院区都面临的难题。项目团队群策群力,派人连夜考察通风管道加工厂,在保证原有加工厂生产能力的情况下,火速增加另一家生产能力更强的厂家进行同步预制,并安排专人跟踪,加快成品产出,使得通风管道预制效率提升了20%。

工期紧之又紧,院方又临时提出了增加可视医护对讲系统的需求变更,项目团队肩上再添重担。项目团队迅速进行深化设计,挨个点位进行沟通确认,最终与各专业沟通达成一致,确保了变更的新系统在原计划节点内顺利完成。由于疫情影响,设备厂家无法按时来现场调试,2月14日,董卓航连夜奋战,通宵完成了所有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网络系统设备约个点位的调试,为不可退让的工期带来一剂“定心丸”。“我还年轻,还有大把的热血可以奉献,医院,我也能安心!”

先锋

“65后”至“95后”的竞跑

尽管困难重重,中建安装项目团队却从未懈怠,从“65后”到“95后”,不同的年龄却有着同样的热血,他们冲锋防疫战第一线,全力以赴与疫情竞速。

总院区的胡庆宝虽是个“65后”,但工作起来像年轻人一样卖劲儿,抢工期间连续几天和工人一起通宵干活到天亮,休息几小时后又转身回到战场。年兵转工的他,既是个暖通专家,也是管理劳务队伍的一把好手,凭丰富的施工经验,他在现场提出的近十条施工方案建议均被采纳,避免了多处返工问题。除了要给劳务队伍讲解技术难点、做好质量交底外,他也时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