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免疫学理论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和绝望的负性情绪状态时,就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大大降低抗病免疫监控能力,进而影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作用,易导致细胞转化和突变。
如果再加上对疾病的极度恐惧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往往会对癌症病情的发展乃至复发转移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对肿瘤患者来说,治“心”比治“癌”更重要。
图片来源:摄图网
01癌症患者的心理路程
当患者得知自己患有癌症时,将面临疼痛,死亡或某器官功能的丧失,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选择把真相告诉患者本人即意味着患者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
虽然每位患者表现出的情绪和行为会有很大差异,但癌症患者都会经历以下5个时期的心理变化
/p>
1、震惊和否认期
在开始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时,大多数患者都无法接受这一事实。然后,患者会否认他病了,并认为医生诊断错误。
2、愤怒期
当患者否认这一事实时,心中仍有一定的希望,当事实无法改变时,他将从否认变为愤怒。这一时期的患者经常怨天尤人并将愤怒发到他们的家人和医务人员。
3、磋商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愤怒和发泄后,患者会慢慢平静下来,但他内心的心理活动并没有消退。患者将与他信任的医生讨价还价。这段时期的患者非常希望自己的病情得到改善,生存的欲望得到提升。
4、忧郁期
在治疗过程中,当治疗的副作用难以忍受或治疗效果不好时,当癌症复发时,面对残酷的事实,患者会表现出悲伤,忧郁,畏缩,无助和绝望等状况。这一时期的患者可能有自杀倾向,要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并使用非言语交流来表达对患者的